開欄的話: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是不斷加強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持續完善大保護工作格局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第二批15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地區)名單,旨在通過示范區建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中國知識產權報特開設“保護示范區建設·高端訪談”專欄,與第二批示范區建設城市(地區)相關負責人展開對話交流,暢談先進經驗和有益做法,高質量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帶動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整體提升。
開展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區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動員部署會召開,海淀區作為第二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地區),全面啟動和部署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近日,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就有關情況專訪了海淀區人民政府區長李俊杰。
記者:在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方面,海淀區近年來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俊杰:海淀區聚焦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功能定位,堅持以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主線,不斷創新舉措,夯實知識產權發展基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優化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區域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工作機制在務實深化中日趨完善。海淀區委、區政府多次專題研究知識產權工作,制定《海淀區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海淀區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推出支持知識產權保護和轉化運用等方面的一系列專項政策。建立區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由區領導牽頭的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并推進市區共建、京津冀區域協同,形成了高效聯動的區域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創造質量在培育推動中走向領先。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支持建設23家高價值專利培育運營中心,連續6年舉辦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搭建高價值專利培育經驗交流和推廣平臺。實施標準創新領跑計劃、知識產權強企培育計劃等。加強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服務重點產業和企業專利快速獲權。截至2023年底,全區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75件。
價值效率在改革創新中實現躍升。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2000多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近5000名專利代理師在此匯聚發展。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建立3個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支持北京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和30家高校院所知識產權運營辦公室建設。設立4000萬元規模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以及1000萬元規模的知識產權運營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等,出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專利開放許可等試點政策,推進發行4期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為46家科技企業融資11.29億元。2023年,全區技術輸出合同成交額3550.4億元,占全市的41.6%。
營商環境在服務保障中不斷優化。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調解仲裁等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推動設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中關村科學城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深入產業園區設立7個知識產權法官工作站、檢察官聯絡站、19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站,聯合專業機構設立10家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工作站,設立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區域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不斷提升。
記者:下一步,海淀區將如何推動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
李俊杰: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相關要求的生動實踐和具體行動。海淀區將強化組織保障、資源配置和跟蹤問效,著力打造體系健全、運行順暢、高效便捷、保護有力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積極探索知識產權工作創新舉措,為海淀當好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新質生產力示范區進一步增添動力和活力。
聚焦人才,打造高品質知識產權保護資源集聚區。充分發揮區域創新資源高度集聚優勢,寓保護于服務之中,培育和引進一批優質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一批知識產權高水平服務人才,匯聚國際知識產權專家為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依托“海英計劃”“薪火共燃”計劃、“海LINK”實訓計劃,積極開展知識產權人才梯隊培育和國際化人才培訓等工作,打造知識產權人才高地。
聚焦產業,打造高價值知識產權源頭保護引領區。聚焦創新發展和國家安全,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培育布局一批高質量專利,建設一批高價值專利培育運營中心,培育一批承擔國家使命、參與全球競爭的知識產權強企。加強數字產業等重點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圍繞大模型、人工智能生成物等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開展研究,在前沿領域探索切實可行的知識產權保護實踐,為培育千億、萬億級產業集群提供知識產權支撐和保障。
聚焦改革,打造高效能知識產權改革創新先行區。發揮中關村作為國家先行先試改革試驗田的獨特優勢,探索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模式,積極承接國家知識產權各項先行先試工作,試點開展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專利快速確權、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商業秘密保護創新等工作,深化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四合一”檢察職能集中統一行使改革。持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積極探索大數據、大模型、區塊鏈等技術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場景應用。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