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11月29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三十年(1993-2023)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同時發布專業化審判三十年典型案例。白皮書數據顯示,199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計新收一審、二審、申訴、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約62萬件(624577件),審結約59萬件(598228件)。此外,梳理數據發現,十八大以來受理的知產案件迅速增加。
白皮書提出,持續加大對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加強司法裁判引領和導向作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促進新經濟新業態健康發展。
三十年審結超59萬件案件
1993年,北京法院在全國率先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審判庭,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專門化建設序幕拉開。
專業化審判布局沿革方面,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布局可分為初創起步、擴大提升、高質量發展三個階段。隨著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相繼成立,目前北京法院已形成“一高一中七基層”的知識產權審判格局,打造了“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審判特色人才高地”等五個人才高地,建成了服務北京“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的知識產權巡回審判體系。
白皮書數據顯示,199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計新收一審、二審、申訴、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約62萬件(624577件),審結約59萬件(598228件)。十八大以來,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北京法院知產案件也隨之增長。201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計新收各類知產案件約54萬件(549160件),審結約52萬件(524090件),占三十年來新收、審結各類案件總數的比例均達87.5%。
“從所梳理的數據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迅速增長,反映出新時代十年我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任雪峰說道。
知識產權審判機制建設方面,北京法院也在不斷優化。
任雪峰表示,一是繁簡分流機制強化案件訴訟程序多元供給。北京法院積極探索在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適用簡易程序,并出臺相關規范,“簡案快辦、繁案精審”的工作機制有效運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繁簡分流試點工作成效顯著,商標駁回復審一審行政案件的審理質效得到進一步提升。簡易程序適用方面,根據白皮書內容,多為涉圖片、音樂作品著作權侵權糾紛、商標權侵權糾紛等法律關系較為簡單、證據同質化程度較高的一審民事案件中適用。
二是非訴解紛機制促進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北京法院持續深入推進“多元調解+速裁”工作,加強與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專業調解組織的協調配合,創新糾紛解決方式。2016年至2023年9月期間,訴前調解各類知識產權糾紛53862件。
三是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延伸專業化審判職能。京津冀三地高院聯合簽署《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框架協議》,推動京津冀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共同體建設邁上新的臺階;通過與市知識產權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行政機關協同合作,構建知識產權行政司法協同治理體系,實現知識產權保護合力。
四是“三合一”試點改革提升司法保護整體效能。“三合一”試點工作開展十年來,海淀法院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跨域合議、聯席研討”的審判模式基本形成,“刑事程序規范庭審、民事經驗輔助查明”的審理思路得到確立,一批精品案例的引領示范效應顯著,知識產權“三位一體”的全方位保護格局日臻完善。
持續加大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新興產業知產保護
本次共選取典型案例30件,涉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不正當競爭、壟斷等各個領域。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張曉津表示,相關案例聚焦全國首例知識產權案件。探索重點領域創新激勵機制,服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嚴格依法保護理念之下,注重對傳統文化和民族品牌保護。
同時緊跟行業發展前沿,探索知識產權各方利益平衡。如分時段出租“愛奇藝”VIP視頻賬號不正當競爭案中,明確了網絡視頻行業中新商業模式的合理邊界,有效規制了此類擾亂競爭秩序的行為。
此外,完善相關領域規則,發揮北京法院知識產權裁判引領作用。針對隨著技術快速發展涌現出來的疑難復雜糾紛,北京法院準確把握立法精神,積極運用已有的法律制度,作出符合知識產權保護規律、客觀反映市場價值、符合社會公眾價值預期的判決,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在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競爭之下,以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成為更加迫切和現實的需求。知識產權保護離不開專業化的司法審判。
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方面,白皮書提出要從五個方面開展下一步工作:
一是堅持政治引領,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持公正司法,牢記服務保障科技創新職責使命。提出持續加大對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加強司法裁判引領和導向作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促進新經濟新業態健康發展。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提出通過出臺指導性文件等方式,對相關問題進行有益探索和積極回應。積極推進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著力破解案件審理“周期長”問題。嚴格實施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有效遏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四是堅持協同保護,突出多元解紛機制訴源治理功效。繼續深化與行政機關的協同保護,充分發揮專業化、市場化解紛資源的優勢,進一步釋放多元解紛在知識產權糾紛化解中的作用。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做好訴非銜接,吸收更多法治力量參與知識產權糾紛訴源治理,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
五是堅持大人才觀,深入打造知識產權審判人才高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