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回2009年4月1日,是我加入品源無錫分公司的第一天,至今已有13年有余了。
此前我已經收到品源無錫辦俞總的盛情邀請,但當時的我正經營著一家小店,所以猶豫了。猶豫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知識產權行業,商標有聽說過,但不知道專利是什么,我擔心做不好,也怕耽誤公司的發展。其二,經營的店鋪生意還算可觀,但雜事也多,怕力不能及。
但此后俞總依然本著誠懇之心來邀請我,多次來到我的小店、家里和我溝通有關知識產權的事宜。他告訴我知識產權是朝陽行業,品源無錫分公司更有著北京品源作為堅實的技術后盾,以及知產行業獲得國家政策支持等。經過多次溝通后,我被他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打動。隨后,我主動去關注知識產權的概念、商標的作用、專利的作用等等。最后,我毅然決定加入品源,為初期的品源無錫分公司添磚加瓦。
2009年初我加入無錫品源團隊,當時只有四到五人。大家齊心合力聚在惠山區創業中心一期的305室,一間30平米左右的房間。我開始了在品源的知識產權之路。
初期我們跟著各鄉鎮的科技助理去企業,因為有政府補貼政策做支持,基本上專利業務是賣方市場。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就完成了惠山區的專利申請指標。2009年下半年,我們開始進軍錫山區市場。沿用惠山區的行業推進模式,區科技局帶領我們走訪各鄉鎮科技助理,各助理帶領我們走向各企業,至2009年底我們順利完成了各區的專利指標。隨后,我跟隨俞總一起去總部述職(參加品源北京總部的年會),并且見到了創始人閔總、齊律、胡老師、張姐(張海英)、胡芳等人,彼時的北京品源在白云時代大廈。
經過2009——2010兩年的發展,品源無錫分公司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品源總部的實力也與時俱進。公司戰略也逐步由僅限國內業務慢慢發展到國際知識產權業務,隨著鞏老師、潘老師、楊生平等人的加入以及紐約、慕尼黑、東京三個分支機構的建立,“發展海外知識產權市場,幫助國內企業申請國際專利,幫助國外企業申請中國專利”被提上戰略部署。
到2011年,我接到總部的商議,要在無錫舉辦一場歐美日韓四國知識產權論壇。為了辦好本次論壇,我和俞總經過了4個多月的準備,因為白天要跑客戶,論壇策劃的事情只能選擇加班進行籌備。從宣傳材料的準備、人員的邀請、媒體的報道、會場的布置、行程的安排等等,都要進行細致的安排。我們每天加班到半夜1-2點,第二天繼續正常上班。在會議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后,品源在無錫取得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至此我胖了5斤,俞總卻瘦了5斤,不過品源的市場地位也由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代理所邁向了綜合性的專業大所。
隨后品源無錫分公司也從原來的創業中心搬到了慧谷創業園的花園別墅辦公環境。
隨著品源總部實力的不斷提升,品源無錫分公司的市場業務也逐步做大,從普通的代理到分析咨詢、專利無效、維權,再到給上市公司提供上市方面的知識產權服務。無錫分公司的人員規模也漸漸擴大并穩定。2020年,我們更是承擔了“無錫市智能制造產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作為業內領先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品源知識產權堅持“一主兩翼”的戰略方針,致力于打造雙核驅動的“IP服務器”。一方面,繼續強化“基礎核”,做大做強知識產權代理基礎服務;另一方面,不斷刷新“創新核”,運用場景化思維,敏銳、深入地挖掘企業經營各個環節的知識產權剛性需求,從企業經營層面提供知識產權競爭策略解決方案,探索、迭代全新的IP服務品類,滿足企業的高端服務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務,幫助客戶獲得知識產權商業化的競爭優勢,以協同發展的理念構建知識產權商業化良性生態。
值此品源18歲生日來臨之際,我想對品源說一句:生日快樂,去乘風破浪!品源發光十八之年,生之新境,未來可期!
品源無錫分公司成立于2008年。十四年的發展,這個團隊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的三十多人。經過十四年在無錫市場上的深耕細作,這支團隊也獲得了廣大企業及領導機構的信任和肯定。
2020年,品源知識產權獲批無錫市智能制造產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
我們祝愿這支高效協同的精銳團隊,在未來能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美好的回憶,流淌在筆尖。
曾經奮斗的汗水,閃耀著夢想的光芒。
品源人的故事正在上演。
下一期,
讓我們期待更難忘的品源記憶吧~